“禁止未成年人整形”符号消费需要禁忌与边界

日期:01-16 来源:未知

 全国人大代表王家娟建议,在修改未成年人保护法时增加相应规定,像禁止未成年人进网吧一样禁止美容整形手术,对于违反规定的家长和医疗美容机构进行严惩,让未成年人远离这些风险,更好地健康成长。(1月15日《法制日报》)

 
在一个盛行“以貌取人”的时代里,容貌作为一种社会资本的分量在逐渐提升,让“颜值”成为一个流行词汇。在功利主义和工具理性的浸润下,不少人试图通过整形来立竿见影地提升颜值。当整形逐渐摆脱污名化,越来越多的人趋之若鹜;即使一些未成年人,也过早地加入了整形大军之中。
 
每个人都不是孤独的鲁滨逊,都被嵌入到形形色色的社会网络之中。在一个热衷“看脸”的社会中,“颜值”成为社会评价体系里排在权力、财富和社会地位之后的“第四指标”,并且大有后来居上之势。一些青少年笃信“颜值王道”,认为颜值高便拥有了一切,颜值低整个人生都变得灰暗起来;这种畸形的价值追求,让未成年人整形乱象丛生。
 
物质生活的渐次丰盈,让消费的符号属性逐渐凸显。时尚的发型、考究的服饰和出众的颜值,有助于帮助青少年在社会评价中赢得高分。为了提升颜值,一些青少年在媒体披露的毁容案例不在少数、整形黑幕曝光时常见诸报端的背景下,依然不惜在自己的脸蛋和身体上刀斧相加。
 
消费者有符号消费的需求,市场就会有针对性地提供相关的商品与服务;巨大的利益蛋糕,驱动着泥沙俱下、良莠不齐的商业资本疯狂地进入整形行业挣快钱、捞大钱;整形机构缺乏资质,整形医师的准入门槛形同虚设,让一些人浑水摸鱼。泛滥的整形消费,带给未成年人的不仅是身体上的痛苦与伤害,还有精神世界上的迷失与走偏。
 
面对“颜值”的裹挟,一些人放弃了抵抗,选择了随波逐流;只不过,再出色的容颜,终究有老去的一天;而经过时间的洗礼积淀下来的阅历、见识、修养、情趣,才是最长久的“颜值”。对于未成年人来说,风华正茂就是最好的“颜值”。
 
著名社会学家孙立平认为,在日常生活中,底线实际上是一种类似于禁忌的基础秩序,是一种维系社会正常运行的“最低道德保障”。虽然底线有着相对稳定的容量,但在时下的社会生活中,这样的底线经常被突破,甚至成为一种见怪不怪的常态。“禁止未成年人整形”理应成为一种底线,成为全社会共同认同与遵循的价值体系与规范体系。
 
符号消费没有原罪,却不能没有禁忌与边界;不能忽略孩子与成人之间的差别,不能让孩子过早地陷入社会表现与社会竞争的泥沼之中。给未成年人整形戴上“紧箍咒”,不仅是对浮躁、喧嚣的社会风气的一种净化,也是对未成年人的一种关爱与呵护。


上一篇:房屋租赁合同下载免费?租赁合同的相关法律规定?
下一篇:2018年十大网络诈骗经典话术,你中招了吗?

联系我们:侦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