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民群众打造生动美育课堂

日期:05-24 来源:未知

 2015年,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正式提出“全民艺术普及”;2017年3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将“全民艺术普及”上升为法律规定。


  推进全民艺术普及,提升人民群众的美育素养,是各级文化馆的重要责任。上海市除了市一级的群众艺术馆,还有18个区级文化馆、220个街(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和5600个村(居)文化活动室。近年来,上海市各级文化馆以为民办实事项目为抓手,全力建设“全民、全龄、全域、全时”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努力将各级文化馆打造成为全年龄段人群服务的美育课堂,引领上海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上海市民文化节是上海各级文化馆开展全民美育的重要抓手。十年来,上海市民文化节将艺术普及、人文教育、市民素养提升融于一项项具体活动中,激起市民对崇高和美好事物的追求,不断提升市民认识美、理解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是美育之河的重要源泉。上海市民文化节通过举办中华古诗词大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大赛、中华语言文字大赛等市民喜闻乐见的活动,让市民在阅读、背诵、知晓、理解、运用传统文化经典中,燃起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上海市民文化节还与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海书展、上海国际艺术节等合作推出“电影中的真善美”“阅读中的真善美”“艺术中的真善美”系列征文活动,邀请市民用文字记录一部电影、一本好书、一场好戏中的真善美。如今,走过了十年的上海市民文化节,又踏上了新征程。从今年开始,上海市民文化节将每年4月8日的“文化服务日”升级为“城市美育日”,这意味着该文化品牌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也意味着上海的公共文化工作正向着“全民美育”迈进。

  文化馆一般都是白天开放,晚上关闭。可很多上班族白天要上班,只有晚上下班后才有时间参与文化艺术活动。为此,2016年,上海市群众艺术馆推出市民艺术夜校,面向18到55岁的中青年人群开设艺术课程,受到白领们的热烈欢迎。很多人结束一天的忙碌,下班后来不及吃晚饭就直接赶到文化馆上课,他们将艺术夜校看作“都市中的艺术家园”“忙碌工作、生活之余的心灵栖息地”。七年来,年轻白领们上课的热情不断高涨,艺术夜校的课程不断扩容,校区和教学点位也不断增加。2022年,上海市民艺术夜校被列为上海市为民办实事项目,首次实现上海16区全覆盖。

  为满足更多市民的美育需求,上海市民艺术夜校目前已在上海数字文化馆上开通40门免费“云体验”课程,同步推出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美术、书法、国学、非遗等8个门类的线上课程,让市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优质公共文化服务。同时,上海市民艺术夜校还实现了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各分校均开设了线上直播课程,并利用线上优势,将直播课程的服务范围扩大到整个长三角地区,大大拓展了美育的覆盖范围。今年,上海市民艺术夜校将不仅在教学点、课程、学员人数方面实现倍增,还将首次推出提高班,并面向在沪外籍人士开设专题培训课程。

  开展全民美育,仅仅靠文化馆自身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作为上海“社会大美育”主要实施单位,上海市群众艺术馆目前正牵头统筹打造100个“社会大美育课堂”,计划推出5000场艺术普及教育活动。“社会大美育”旨在将更多专业艺术资源转化为社会美育资源,目前已经有70家博物馆、美术馆、剧场、院团、图书馆、非遗场馆等6大类机构加入,所有“社会大美育课堂”将立足特色资源,进行整体策划,形成主打品牌。每个“社会大美育课堂”每年将推出至少20场面向市民、免费或公益开放的高品质公共艺术普及教育活动。接下来,我们将遴选和征集更多符合条件的专业场馆、机构等社会力量,共同打造“社会大美育课堂”,推出更多品牌项目,并积极推动美育项目下沉到社区、校园、楼宇、商圈、企业,进一步提升人群覆盖率,让更多市民走得进场馆、看得见艺术。

  虽然通过上海市民文化节、上海市民艺术夜校等项目,我们为上海的全民艺术普及打下了较为完备的基础,但社会美育的总体水平还有待提高。接下来,我们将凝聚社会各方共识,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社会美育中来,努力为全民美育水平的提升贡献文化馆人的力量。


上一篇:用心“理解”儿童
下一篇:竖屏技术倒逼艺术创新

联系我们:侦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