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代护边”到“世代护边” 草原深处的护边“传承者”
日期:10-19 来源:未知每天伴随着升起的太阳,55岁的图门和19岁的儿子呼日,换上迷彩服、带上一天的干粮、准备好设备,跨上马开始了一天的巡边工作。
图门是内蒙古呼伦贝尔边境管理支队的护边员,世代居住在呼伦贝尔草原深处。从图门爷爷那一代起,图门家三代接力守护着由8块界碑连成的边境管段,在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巡边里程超10万公里。
“完成爷爷和阿爸交给我的任务”
图门家的桌上,摆放着一张黑白照片。照片里,图门的爷爷身穿蒙古袍,在边境骑马巡逻。“从爷爷到阿爸,再到我,我们一家三代都是护边员。”图门自豪地说。
图门的爷爷巴日哈萨巴达是当地最早一批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牧民。当时,巡边任务繁重,巴日哈萨巴达主动申请加入护边队伍。此后,越来越多的蒙古族牧民和巴日哈萨巴达一样,陆续成为护边员,在边境一线义务巡逻。
1939年5月,诺门罕战役爆发。巴日哈萨巴达和当地牧民拿起钢枪,加入抗日战争。战役结束后,有牧民告知图门的父亲希日胡,巴日哈萨巴达在战争中牺牲了。
于是,护边的担子落到希日胡的肩上。巴日哈萨巴达临行前“一定要守好这片草原”的嘱托,自此成为图门家的家训。
1985年图门刚满18岁,他骑马到20公里外的苏木报名参加民兵选拔。次年,图门以马上射击5发全中的成绩获得民兵比武第一名,被当地人民武装部选拔入伍,并在服役期间荣立个人三等功。
图门退役后,面对组织分配的“铁饭碗”和守边护边的选择,一时陷入犹豫。“阿爸说过,如果有好的发展,他不拦着,但是爷爷留下的家训,谁来传承呢?”图门咬咬牙,毅然回到草原,从年迈的父亲手中接过守边重任,正式成为家中第三代护边员。
“我是草原的孩子,这一辈子只想做好一件事,就是完成爷爷和阿爸交给我的任务,把边守好。”图门说。
“这条路我会一直走下去”
每到冬季界河冰冻,天然的屏障“消失”之后,牲畜尝试越界的情况时有发生。
今年1月,图门接到呼伦贝尔边境派出所打来的电话:有十几头骆驼正在边境觅食,随时可能越境。图门顾不上赶回自家羊群,骑上马就往边境赶。
从1433号界碑到1441号界碑,这条60多公里长的边境线,图门已经走过无数遍。他凭借丰富的经验,迅速锁定骆驼行踪,并协助民警将骆驼驱离边境。但是返回牧点时,图门发现,自家的几只羊被突如其来的暴风雪吹散了。
后来,边境派出所民警从牧民口中得知这一情况,一起凑钱弥补了图门的损失。这个平日粗犷的蒙古族汉子不好意思地向民警道谢:“羊丢了几只没啥,边境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几十年来,图门风雨无阻,坚持每日巡边,累坏了8匹马、骑坏了6辆摩托车。他所负责的边境管段,从未发生过人畜越境事件。因此,内蒙古自治区和内蒙古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分别授予图门“边防工作先进个人”“十大优秀护边员”的称号。
夕阳西下,图门从边境一线回家,他说这条路自己会一直走下去,将来也会像爷爷和阿爸一样,把守边的任务交给自己的孩子,希望把“三代护边”传承为“世代护边”。
带着家人一起守边
“阿爸,今天我也跟你去。”图门装好一天的干粮,刚跨上马准备出发,年仅16岁的儿子呼日从马棚牵出一匹白马,叫住父亲,像模像样地跟了上来。
2019年6月12日,图门清晰地记着这个日子,那是呼日第一次跟着自己巡边。路上,不远处传来几声狼叫,呼日紧张地跟在父亲身后。图门一边司空见惯地低吼着回应,一边为呼日讲解巡边的注意事项。
“阿爸,那边有人影儿!”巡至界湖时,呼日发现湖边有人正在非法捕捞。图门立即向呼伦贝尔边境派出所汇报情况,并协助民警抓获4名非法捕捞人员。那一刻,呼日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他开始明白了巡边的意义。
“起初儿子看我年纪大了,怕我遇到危险,就跟我一起巡边,时间长了,他对巡边也有了感情。”图门说。
图门踏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出发,日落而归。由于边境线上没有信号,图门巡边时经常处于“失联”状态,有时遇上暴风雪、沙尘暴等恶劣天气,家人都十分担心他的安全。呼日记得,父亲有一次被大雪困住,一夜未归,他和母亲一直等到天亮,才看到父亲浑身落满了雪,拖着疲惫的身躯回来。
从石头路到柏油路、从徒步到骑马再到驱车、从完全依靠人力到配备信息化装备……图门感受着巡边发生的点滴变化。他说国家对护边员越来越重视,为大家配发了棉服、望远镜、对讲机、夜视仪等装备,“组织上这么重视,我不光要自己守边,更要带着家人一起守。”
随着图门一家三代护边的故事在草原传播开来,当地越来越多的牧民申请加入护边员队伍。如今,呼伦贝尔边境管理支队护边员队伍已经从最初的几十人发展到现在近600人,其中还包含66个“护边堡垒户”和50个边境村“守边中心户”。
“从小就听阿爸讲爷爷和太爷爷的故事,我以后也要把接力棒接过来,守好祖国的边疆。”呼日说。
上一篇:霍步刚代表:激发东北振兴新活力
下一篇:上海援藏教师将思政课搬进青稞地 把多彩课堂送到雪域高原
联系我们:侦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