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动车到电动船,江苏交通如何引领“纯电动时代”?

日期:10-16 来源:未知

  2022年10月10日,中国第一艘120标箱纯电动内河集装箱船“江远百合”号在太仓首航,将满载的建材和粮食送达苏州工业园区后,又带回来几十箱小麦。“目前船已靠泊太仓港,等待明天再次启航。”15日下午,待靠中的船长何广科难掩兴奋。作为航运新历史的书写者之一,他倍感荣幸。因为,“江远百合”号的意义远不止于一艘船,它还标志着江苏内河航运正式开启“纯电动时代”。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石小磊 笪越

  从电动汽车到电动轮船

  传统交通工具正在发生重大变革

  近年来,大街上电动汽车越跑越多,眼下,这波技术变革正在从汽车行业蔓延到船舶制造业。

  “好开,这船是智能型的,而且干净、没噪声,就像智能手机跟2G手机的区别似的,比过去开油船体验感好多了!”跑了30多年船,何广科深感自己这回赶上了时代的浪潮,为了掌握新技能,他专门去镇江船厂学习了半个月。当记者问他还有什么不完善的地方时,他不假思索:“速度跟油船差不多,零污染,又改善了船员工作环境,没毛病。”

  “江远百合”号是江苏省交通运输厅联合省港口集团为京杭大运河“量身定制”的,长80米、宽12.66米,能够装载120个标准集装箱,是满足京杭运河标准船型的最大尺寸。它采用“换电”而不是“充电”的方式来获得持续供能。“即插即拔”,花20分钟在预定港口更换电池集装箱可支持续航220千米。这样的换电方式不仅可以支持船舶长期不间断运行,还能“船电分离”,便于电池的集中采购、统一充放电管理。

  瞄准这一新变革的不仅是“江远百合”。长江中,更大规模的纯电动船即将从纸上变为现实。江苏另一个造船业“国家队”成员、扬州中远海运的700标箱纯电动船项目计划于12月8日开工,2023年10月完工交付,打造全球电池容量最大的船舶,可支持其在武汉、南京、上海间超长距离航行。

  纯电动、LNG船……

  江苏推动绿色航运发展“花式降碳”

  推动绿色航运发展,江苏是先行先试者。“十三五”期间,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内河船舶应用LNG(液化天然气)清洁能源的研究和推广工作,累计新建和改造LNG动力船舶92艘,占全国LNG运营船舶总数的1/3。

  此次首航的“江远百合”号则打开了纯电动研发方向的大门,做到零排放、零污染。江苏远洋运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海燕告诉记者,“江远百合”号目前运行在太仓港—苏州工业园区港苏南运河航线。初期为每周两班,预计每年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约500吨。

  首航后过去才两天,一场江苏“船老大”们的小型座谈会在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召开。与会人员都是业界翘楚。大家互通有无,为行业发展把脉:未来究竟是发展LNG为主呢,还是发展纯电动为主呢?

  “虽然同为绿色动力技术,但LNG动力船舶与电池动力船舶有着各自的特点。”汤文军来自中国交通系统最大的船舶设计研究单位武汉长江船舶设计院,他认为应着重推动LNG动力技术在沿海、长江等中长距离上的应用;而纯电池动力技术应着力运用在中短途内河货船、滨江游船及库湖区船舶等应用。“第二代的电动船舶研发应聚焦产品通用性、充换电便利性、服务及时性、设备国产化等痛点,助力电动船舶从示范走向推广。”他的建议得到大家的普遍认可。

  政府搭台产学研用对接

  造船大省迎来产业发展新机遇

  充换电模式和盈利模式是业内关注的焦点。“内河中短途的航行,只有实现船舶的频繁换电,让电池频繁使用,才能够实现盈利。”作为电池动力系统的研发和供货企业,无锡赛思亿电气总经理乌云翔算了一笔账:目前电动船的造价较高,每一度电成本达2000元。按一艘电池动力船舶充满电可续航200公里,航行时间为2-3天计算,预计5-6年可实现盈利。“现在我们正探索创新的商业模式,加大研发投入,争取让一度电的成本控制在800元左右,帮助内河电力船舶实现产业化发展。”

  江苏是水运大省也是造船大省,新挑战也带来新机遇,更离不开政府的顶层设计与制度推动。10月10日,江苏省纯电动运输船舶产学研用发展联盟成立,成为政府部门与产学研用单位间无缝对接的平台。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印发了纯电动内河集装箱船舶试点应用实施方案,明确加快船舶充换电站布局,推动制定标准规范,加大资金支持,优化发展环境,助力内河纯电动集装箱船舶走向规模化发展。

  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梅正荣表示,未来将进一步拓展纯电动内河集装箱船舶的应用场景。到2025年,计划投入超过17艘纯电动内河集装箱船舶,形成6条“零碳”集装箱航线,以低碳绿色发展,全面支撑和引领交通强国试点和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建设。


上一篇:努力让群众过上更幸福的生活
下一篇:养老护理这门技术活,让Z世代梦圆上海

联系我们:侦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