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新农人”成为择业热门

日期:09-30 来源:未知

  大学生回到农田推广种植技术,程序员扎根县城开发数字服务平台……近年来,得益于国家强农惠农政策支持以及交通物流、信息技术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投身乡土。


  任何事业都需要新鲜血液,农业也不例外。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新农人”,懂技术会营销,擅于运用新工具和方法探索乡村产业的新业态、新模式。更重要的是,“新农人”返乡创业带来的不仅仅是新技术,更有新理念。互联网思维和市场化眼光,都能为传统农业转型注入新活力。鼓励更多年轻人“回乡务农”,用他们的知识兴农、助农、富农,必将激发出更多乡村振兴的新气象。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近些年,为了优化乡村人才结构,有关部门组织实施了多个层面的支持计划,但比起中国广袤的耕地面积以及乡村振兴的宏伟任务,“新农人”的数量还远远不够。统计显示,农林牧渔业35岁以下就业人口占比仅为13.6%,位列20个被统计行业末尾,远低于32.9%的平均水平。这一方面是由于从城市到田间,环境、文化、公共服务等落差难免会让一些年轻人感到不适应。另一方面,不少农业及相关的创业项目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年轻人在田间的“试错成本”很高,客观存在的“高风险”也一定程度阻碍了一些“新农人”向“兴农人”转变。

  俗话说,“栽好梧桐树,自有凤凰来。”辽阔的田野,蕴藏着无限的机遇与希望,关键还是要形成政策合力,形成良好的创业兴业环境。比如,农业人才培养需要贴近实际,高校专业设置应满足农业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需要;比如,畅通金融渠道,通过拓展融资抵押物范围等措施缓解“新农人”融资难题;再比如,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设计长期、合理、稳定的驻村工作机制以及人员聘用办法,激发年轻人积极性……完善政策体系,积极靠前发力,给予“新农人”的成长和发展更多阳光雨露,让“田秀才”“土专家”“农创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农民的职业尊崇度便会越来越高。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关键靠人。切实让年轻人愿意返乡、扎根乡村,青春之花必将在田间地头绚丽绽放,乡村振兴也就有了一支“留得住、能战斗、带不走”的生力军。


上一篇:“孩子上好学,我们就安心!”
下一篇:有简历造假的工夫不如提升真本事

联系我们:侦邦网